栏目分类

你的位置:世纪 > 最新动态 >

最新动态

日本投降后,蒋介石以出卖国土为代价,实现了对中共的釜底抽薪

当日本人在1945年8月10日第一次提出投降时,杜鲁门居然不同意。

其实日本人那时候是真崩溃了,也是真的打算投降,提出的唯一条件只是保留天皇。

杜鲁门的反应是这样的:谁给谁投降呢这是?怎么还有条件?无条件投降!其他不接受!

看到这种回复,很多血气方刚的日本军官气得要拼命,天皇反而比较冷静,还是想投降,于是日本内部就此又反反复复吵了4天。

终于,日本在8月14日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霸道总裁杜鲁门非常满意。

杜鲁门搞出的这个插曲,让斯大林笑开了花。

日本晚投降的这几天并非是无关紧要,恰恰相反,这简直是杜鲁门亲手送给斯大林的一份大礼。

要知道,苏军冒着遭受巨大伤亡的风险赶在8月9日急匆匆出兵,唯一目的就是在日本投降前多占一点土地。

如果日本真的在8月10日“成功”投降,那斯大林的苏军将陷入万分尴尬的境地:继续往前不合法,停下不动,又不甘心。

眼看着斯大林这次豪赌就要输得一败涂地,万万没想到,杜鲁门亲手帮斯大林解决了问题。

就在杜鲁门展示总裁霸气的几天里,130万苏军疯狂向前突进,争分夺秒占领了整个中国东北,顺便还占了半个朝鲜。

而所有熟悉或者不熟悉近代史的朋友们,应该都知道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如果苏联没有占领东北,那么解放战争的历史将彻底改写,至少,解放军无论如何不可能在仅仅4年取得胜利,甚至就连最后的赢家都将变得扑朔迷离。

所以,让我们一起感谢杜鲁门吧。

对了还有一句,

罗斯福必须死。

一、战力巅峰

1945年8月14日,在日本终于正式通电投降的那一刻,中国大地沸腾了。

从城市到乡村,从战时的首都重庆到中共解放区的延安,人们兴高采烈欢欣鼓舞庆祝胜利。

鞭炮价格涨了好几倍,一份报纸卖到300元,市民争相走告,许多民众在街上狂叫,发泄着积累了多年的悲痛和欢乐。

在这一天,蒋介石达到了自己人生的巅峰。

作为抗战时期中国合法政府的领袖,蒋介石收获了抗战胜利所带来的的一切成果:荣誉、地位、名声、实力。当然,还有金钱。

在国际上,蒋介石成了率领国民抵抗外国侵略的意志坚强的领袖,中国在开罗会议以后成为世界四强,蒋介石与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并列为全世界最重要领导者。

在经济方面,蒋介石建立了以为核心、以联姻关系构成的四大家族,凭借蒋介石权力在抗战时期横征暴敛,此刻已经牢牢掌握大半个中国的财富和资源。

在军事上,此时的国民政府拥有400万以上装备精良的正规军,有人说,抗战中的惨痛损失让蒋介石的军队变弱了,这点恐怕蒋介石自己都不同意。

真正了解蒋介石的人都知道,不管是抗战前还是胜利后,蒋从来就没有真正成为一个完整中国的领袖。

驻中国美军指挥官魏德迈曾精辟地评论到:

中国的历史显示,它从未成为一个如我们所了解“国家”(nation)那样的政治实体...

蒋委员长决不是个独裁者,事实上他只是一支拼凑而成的军队的领袖(the head of a loose coalition),有时尚很难让其部属服从其指挥。

抗战开始时,除了老蒋的中央军之外,中国大地上还有东北军、西北军、桂系、粤系、晋系,四川的刘湘、刘文辉、杨森,云南的龙云和卢汉,以及西北马家,这些数不胜数的地方势力没有一个愿意听从老蒋指挥,而老蒋手上的军队,论实力仅能勉强占到所有军队总数的二分之一。

于是,在老蒋的悉心部署下,抗战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军队“中央化”的过程。

蒋介石借助自己抗战时期在军事上的绝对权威,对地方军阀的部队进行分割、混编、收编、拉拢、换帅,穷尽黑白一切手段,将原先不听指挥的部队,一支一支都拉进了中央军体系。

经过老蒋十几年的努力,到抗战结束时,中央军实力已经占据了全国军队的四分之三,老蒋对军队的掌控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而美国、苏联在抗战中不计成本送来的援助和武器,以及美国人亲手在印度训练的10万精锐,更是让中央军的战斗力如虎添翼。

抗日战争没有让蒋介石变弱,恰恰相反,日寇投降之时,中国仅存的军阀都已经弱得已不成气候,唯独老蒋前所未有的强大。

在抗战结束之后,蒋介石的顾虑不是什么军队“变弱”,反而是担忧在编军队太多,尤其其中老弱、吃空饷者不仅对战斗力没有帮助,反而无谓虚耗财政,于是大刀阔斧对军队进行整编。

截至1945年底,中央军一共裁减36个军,109个师,21个旅,兵员约减1/3。

在整编初步完成时,蒋介石手上共有89个步兵军,2个骑兵军,255个师,总计在320万以上。

这300多万人不仅绝大多数完全听从蒋介石本人指挥,而且原先最影响战力的吃空饷、装备缺乏等情况已经大幅好转,再加上多年抗战所积攒的战斗经验,此时的国军跟抗战开始时相比,说是改头换面也不为过。

这是蒋介石历史上最强的时刻。

二、孤立无援

1945年8月的蒋介石,距离自己梦想中的千秋大业只剩最后一个阻碍:延安的“共产党”。

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一系列改编中,对于那些实在不听话的地方部队,老蒋的办法是派出精锐部队予以监视。

例如老蒋手下头号精锐胡宗南部,其军队内部其实有一个口号:“东御日寇,北制共产党,西防苏俄,内服四马”,非常直白,对内对外一把抓。

而在日本投降的那一刻,老蒋已经没有其他对手:日本投降了,苏联已经在谈判了,美国干脆已经成为老蒋的坚实后盾。

至于四马这样的地方军阀?实在是太弱了。

唯独这个时候的共产党,倒是真的一点都不弱。

1945年达到史上最强的不止是老蒋。

抗战结束之际,共产党已经拥有19块根据地,总面积近10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9550万,而这些根据地,几乎全部都在敌人的后方。

在和日本人十几年的艰苦斗争中,共产党迎来了历史上最大的发展期,党员发展到120多万,正规军队达到90余万,此外还有民兵200万人。

对于共产党来说,此时同样是有史以来的最强时期。

那么,同样是最强,双方站在一个水平线上了吗?

表面上看似乎是的。

1945年,是整个世界史上最微妙的年份之一。

就在这一年,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

然而,就在大家甚至还没来得及做好迎接和平的准备时,一种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战争方式——冷战,已经悄然而坚决地开始。

这种战争形势是如此的陌生,就连冷战双方的最高领袖杜鲁门和斯大林都只能亦步亦趋地学习适应这个新的棋盘,甚至,当他们真正全身心投入这场没有硝烟的世界大战时,已经是2年后的1947年。

然而,冷战早在1945年就已开始,而中国大陆,正是在此时不自觉地卷入其中。

因此,此时中国大陆上真正的力量对比,并不是共产党和国民党两个势力的力量,而是两个集团的力量。

众所周知,300万国民党军的背后是美国,而100万共产党能够依赖的,当然是处于同一个意识形态阵营的苏联。

一个不为人知的事实是,这两对看起来天经地义的联盟,实际上远远没有看起来那么牢不可破。

在抗战期间,对蒋介石极度失望的美国驻华武官们,曾一度主动向共产党伸出橄榄枝,对于这帮武人来说,最终目的只是希望借助中国的力量向日本进行反攻,如果蒋介石和他的国军靠不住,那么为何不能试试战斗力远比国军强的八路军呢?

这个曾经很有希望的联盟,在蒋介石得知的一瞬间灰飞烟灭了。

由于老蒋暴跳如雷向美国疯狂控诉,加上美国政府确实也有意识形态的问题,罗斯福不想为了一个中国战场显得自己是“亲共分子”,于是,整个事件以全体在华武官被撤换而结束。

国民党和美国之间是如此,那么共产党和苏联之间又如何?

更不靠谱。

连此刻的主席都不知道,共产党最大的靠山苏联,即将转身一变成为他们眼前最大的绊脚石。

三、密约

1945年8月10日,日本已经策划着投降的关键时刻,一对令人意想不到的组合正在快马加鞭、紧锣密鼓地谈判着:

蒋介石和斯大林,准备签约了。

同年6月30日,蒋经国、宋子文应斯大林邀请来到克里姆林宫,斯大林把雅尔塔协议往宋子文面前一扔,说罗斯福、丘吉尔和我都签了,你们看着办吧。

宋子文看到条款倒吸一口凉气:外蒙独立,东北割让权益,换来的是苏联出兵打日本。

别说前两条老蒋肯定不乐意,就连第三条老蒋都不想要:关东军已经是老弱病残,等美国天兵天将到来随手就一起清理了,我要你苏联出兵干啥?

于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就开始了,老蒋不想答应,斯大林则是各种威胁,双方话根本没讲到一起去,后来斯大林去波茨坦开会,谈判暂时中止。

等到斯大林从波茨坦回来,再次召见宋子文时,情况出现了亿点点变化:苏联130万大军根本不打招呼,直接冲进东北,而日本发出了乞降照会,二战眼看就要结束,整个中国的沦陷区里面却只有八路军,国军还窝在大西南一动不动。

于是老蒋心一横,外蒙古不要了,东北割让主权,都可以,只要苏联不要站在中共那边就行,都答应!

斯大林对此的态度是:没问题。

他从来就无所谓中共的死活,拿中共当条件去换苏联的利益,这不是包赚么?

斯大林和蒋介石达成了一致。

8月15日,《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在莫斯科正式签订,这个合约除了名字以外就没有什么友好的地方,通篇都是苏联人对东北和外蒙的强取豪夺。

而老蒋拱手让出国土,只为换回一件事:让苏联站在他这边。

这一次,老蒋下手真的狠。以出卖国土为代价,老蒋实现了对中共的釜底抽薪。至此,中共在这场世界级的战争中被完全孤立。

而在占据绝对优势后,老蒋扔出了真正的杀手锏:8月14日,蒋介石向中共领袖毛泽东发出公开电报,邀请毛泽东前往重庆进行和平谈判。

四、谈判

当蒋介石第一次发出和谈请求时,主席根本就没当回事。

倒不是不重视老蒋,而是此时的主席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自8月11日0时始,延安于一天之内向各地方部队接连发出七次命令,公开表示要向东北、内蒙古进发,并要控制全国范围内的主要铁路线和战略设施,“如遇抗拒,应坚决消灭之”。

毛泽东明确通告全党,要准备以“极猛烈的”战争形式,占领全国各主要城市和交通线,并使各根据地连成一片、相互呼应。

稍后,中共公开拒绝了蒋介石“就原地驻防待命”的命令,谴责“中国法西斯头子独夫民贼”蒋中正“发出全面内战的信号”,并抢先夺取了张家口。

在这种背景下,想谈什么?能谈什么?你投降还是我投降?都不现实嘛。

别人不了解蒋介石,主席可是太懂他了,老蒋此刻发出的谈判邀请没有任何其他目的,就是为了拖延中共的脚步。

主席此刻正为此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对于老蒋发出的鸿门宴邀请当然是直接忽略了,连回复都懒得回复,跟老蒋说我们朱总司令已经回复你了,就这样。

然而很快,令中共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8月15日,《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签订的消息对外公布,其中关于苏联和国民党友好合作的条款让主席大吃一惊。

还没来得及仔细思考这份合约将要产生的具体影响,8月16日,斯大林电告中共中央:苏联已与美国达成一致,为避免中国内战爆发,共产党应与国民党在重庆谈判,苏联将把占领的中国东北领土全部交予国民党。

随后,19、20日,莫洛托夫、季米特洛夫和潘友新来电,要求中共中央“根据剧变之形势,改变对蒋介石政府的政策”。

22日,斯大林发出一封措辞及其严重的电报,告知中共中央:

“中国不能打内战,否则中华民族有被毁灭的危险,毛泽东应赴重庆和谈”。

这无疑是对中共和主席的当头一棒。

怎么办?

没有任何办法。

前面说了那么多,相信大家已经明白了,此刻的中国早已不是简单两支力量的博弈,而是欧美和苏联两大阵营的对抗舞台。单凭国共双方任何一方的意愿,此刻已经无法决定任何事情。

更何况不仅是苏联不愿意中国打内战,美国早就表明了希望两党和谈的态度,当美苏站都到一边时,其他人哪还有讨论的余地?

纵使万般不情愿,主席终于不得不停下前进脚步。

22日当晚,中共中央发出电报,取消原先武装夺取上海、南京、天津、太原等众多大城市的计划。

打不了,那便谈吧。

主席没有办法,只好准备出席重庆谈判。

为了解释共产党为何被迫停下脚步,主席在8月23日发表了著名讲话《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新形势和新任务》:

全世界包括欧洲、东方,都进入了和平建设的阶段。第三次世界大战目前不会爆发是肯定的...苏联为了国际和平和受中苏条约的限制,不可能也不适于帮助我们。

我们的武器是步枪,没有外援很难打下日军占领的大城市...苏联如公开助我,美国必公开助蒋,大战就可能爆发,和平不能取得。

...和平是可能取得的,因为中国人民需要和平,苏、美、英也需要和平,不赞成中国打内战。中国过去是大敌当前,现在是疮痍满目,前方各解放区损失严重,人民需要和平,我们党需要和平。国民党暂时也不能下决心打内战...内战是可以避免和必须避免的。

...蒋介石要消灭共产党的方针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他所以可能采取暂时的和平是由于上述各种条件的存在,他还需要医好自己的创伤,壮大自己的力量,以便将来消灭我们。

...今冬要整训军队,摆出内战是不好打的姿式给蒋介石和美国看,以便在谈判中取得比较有利于我的解决。

...七大时讲的长期迂回曲折,准备出现最大困难,现在要实行了...走这个弯路将使我们党在各方面达到更成熟,中国人民更觉悟,然后建立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在这份接近万字的报告中,主席再次展现了令人震惊的洞察力,尽管延安通讯极度不发达,他却仍能在一片混乱中极其准确地评估出当前局势:

1.由于世界进入和平时期,苏联无法公开帮助中共;

2.蒋介石要消灭共产党的方针没有改变,只是当前他还没有条件,而这正是中共唯一的机会;

3.接下来,中共将要抓住这个机会,开始和蒋介石进行长期谈判,但是武装斗争决不能放弃,否则蒋介石根本不会跟你谈。

也就是说,谈,是只能去谈了,但是打,还是要打。边打边谈。

在出发谈判的前一天,主席对召集了还在延安的全部中共高级将领,给出了那个著名的指示:

不要顾虑我的安全,你们打得越好,我在重庆的处境就越有保障,越安全。

蒋委员长只认得拳头,不认得礼让。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主席已经把去重庆谈什么都想好了:江南、江北根据地可以让,但是再往北就不能让,宁可坐牢都不让。

谈判自然必须作一定的让步...我们准备让步的第一批地区是广东至河南的根据地,第二批是江南的根据地,第三批是江北的根据地...陇海路以北以迄外蒙一定要我们占优势。东北我们也要占优势。

...如果这些条件还不行,那末城下就不盟,我准备坐班房。

而更重要的是,就在同一次讲话中,主席还对东北局势做出了关键判断:

中苏条约有利于中国人民,苏联红军攻占东三省是有很大影响的...

外交是外交,党的关系是党的关系,只要不影响苏联公开的外交义务,他们实际上还是会支持我们的。

在苏联公开支持国民党的要命时刻,主席却相信我们在东北还有机会,这个看起来似乎有些“过于乐观”的判断却精准得吓人。

由于主席的判断,中共中央最终未对此刻正奔赴东北的部队下达任何“停止前进”的命令,而这最终成为中共最重要的救命稻草。

8月28日,毛泽东、周恩来乘坐美军飞机从延安出发奔赴重庆,展开了一种全新形式的战争。

而在主席出征的同一天,代理主席刘少奇命令赴东北的干部全速赶往东北,原话是:“国民党还没有去,你们要赶快去抢”。

当主席飞往重庆时,数千名中央干部、近万名八路军战士没日没夜地向东北跑步前进。

棋子终于重重落下,改变中国的棋局,开始了。

1、很多人直到现在还看不清楚当年的局势,说什么中共一开始就在抢地盘,准备打内战,其实主席那时候早就说得非常清楚:想要避免内战只有一种方式,那就是让中共足够强大,只有蒋介石害怕打内战,中国才有可能避免内战。

2、这个道理别说很多人不明白,那时候老外也都看不明白,美国派来的赫尔利和马歇尔都是一头雾水,到底这两边是想打还是想和?只有主席和老蒋心里清楚,中共够强的时候可以谈,中共不够强就不会谈了。

3、问题是当时的情况就是没得打,大家可以看看抗战结束后国共两党战斗力的对比,300万正规军 vs 100万游击队,中共没有一点胜算,即使指挥官能力差距再大也没用,没得打。

4、正是因为主席知道没得打,所以主席也就非常肯定老蒋绝不会和他和谈,老蒋一定会用尽所有手段置他于死地。这就是为什么抗战一结束主席立刻指挥八路军直奔东北发展地盘,东北是我党当时唯一机会,只有占了东北,老蒋才真的有可能真心来和谈。

5、然后最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东北甚至都还没摸到,美苏两边居然一边倒支持国民党,在那一刻,我党根本就没希望了。

6、为什么要去重庆谈判?不谈根本没别的办法好么,打起来必死无疑,只能去谈了,走一步看一步吧。

7、你们去看主席的讲话就知道了,这时候主席已经做好了以后在政府里当官作的准备,这不是想当官,而是那时候已经绝望了。

8、而这个绝望的中国,就是原本罗斯福安排的中国,在他手上,共产党没有任何机会。

9、幸运的是,你猜怎么着,罗斯福死了,换上来的是一个人菜瘾大的杜鲁门。

10、由于杜鲁门对中国一无所知,并且极度讨厌苏联,结果他每次一动手,都要破坏罗斯福留下的一部分遗产,有时候就连斯大林都要被整得满头汗——没有人知道这个密苏里乡下的门外汉又有什么神奇的新动作。

在感谢杜鲁门的同时,就让我们来看看,到底是什么神奇的力量让我党在完全的绝望中反败为胜吧。